【引言】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篇一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念问题
目前就业难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刚刚从精英化转到大众化,大学生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说,真正难的不是就业,而是其合理的定位与观念的转化,完成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劳动者的观念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带来就业的大众化,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样,承担一些基层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不高
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出自身实力不足,知识面窄,自信心不足,沟通意识、团队精神较差,缺少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人才高消费”现象比较普遍
近年来,随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呈供大于求的状态,因而便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招聘人才时,不是根据用工需要,而是相互攀比,以高文凭、高学历为条件,出现了大材小用、高能低用的怪现象。
二、从高校自身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一)学科和专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在扩招竞争中,几乎所有高校都进行着外延式的发展,无暇顾及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结果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人才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素质结构很不合理。由于高校的扩招基本是在原有学科专业结构框架内进行,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又严重滞后于市场,学不能用,用非所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不强,致使部分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就业困难。
(二)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不可或缺的学校常规性工作。目前从总体上看,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不少高校专职指导人员不足,更谈不上建立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专职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另外,就业指导的专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真正的就业指导内容仅限于在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偶尔开设几次就业讲座或设个就业咨询,或举行就业形势报告等。学生得不到来自学校的更全面、更具体的帮助。
三、全方位多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学校
1、根据市场定专业,实行招就结合
从近几年来看,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
一、由于对社会需求预测不够准确,布局不够合理。当市场上出现了某些抢手的专业,各高校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尽量扩大招生规模,而学校的培养周期长,社会需求瞬息万变,学生临毕业时,原来的热门专业则变成了冷门,甚至造成供大于求,造成新的就业难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高校要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做到招就结合。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计划要有预见性。做到招生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结合,依据市场需要来预测需求专业、需求人才数量,适时调整招生结构。
2、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市场针对性
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是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重复性。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调整优化现有学科专业结构,要加强市场调研,做好科学预测和规划,从宏观上控制和把握学科专业的总体平衡。高校要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积极开发适应现代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专业。
3、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得到越来多的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一个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己的就业早做准备。
4、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信息渠道
受“名校效应”的影响,实力和名气相对较小的院校毕业生,其选择就业的竞争力显然偏低。但这些院校往往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这些学校必须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主动寻求与用人单位建立包括科研合作、产业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紧密关系,进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首先,学校要牢牢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指导思想。主动同用人单位建立以科研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合作、产业合作、业务合作等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人才绿色通道建设,力求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就业机会。
其次,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调研回访活动,加强同用人单位的感情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指导好学生的培养工作。一要了解学生就业后的表现情况;二要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三要听取用人单位方面对学生培养工作的意见与要求。此外,不断强化学校同校友的联系,开拓新的校企合作新渠道并充分利用好校内教职工的资源优势,提倡“人人关心就业工作,人人参与就业工作”,鼓励教职工通过自己的关系和渠道向外推荐毕业生。
再次,办好学生就业指导网站,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并在校内建立起就业信息快速准确的传达机制,以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同各地人才管理机构建立联系,开拓档案寄存挂靠业务合作,为学生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就业提供可靠的劳动关系保障措施,从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5、创业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知识产业化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之计,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充。高校应邀请更多的有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来承担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的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团队,使学生通过创业实践,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为今后进行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可以给予校内的老师更多的机会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摒弃社会错误舆论,要克服追求稳定、功利心理、注重眼前利益、强调经济收入、忽略发展空间、诚信意识薄弱、好高骛远、相互攀比等这些陈旧的思想,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 ……此处隐藏20400个字……“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85万人,到2010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九一.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表一)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A男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 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 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 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 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F.理科类 G 。师范类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 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 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 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 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 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C没有帮助;
(9) 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 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 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
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 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 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
力,如何去做?
②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
士?
③ 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 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 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 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 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 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习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习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