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小学四年级《观察物体》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一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但是,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做题时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料的结果。反思教学觉得有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二、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时,学生观察的少体验也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在课下去实践,可多数学生没有去实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能体会到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辩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的个数不同。
一、观察照片,谈话引入。
1、谈话引入
屏幕出示两张分别从教室前后拍的照片,学生辩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3、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学生仔细观察两张照片。
回答问题。
二、观察实物,指出实物的正面、侧面、上面。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观察图书柜:
(1)把图书柜放在讲台中间。
(2)提出观察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观察时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把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2、小组内交流:坐在自己位置上能看到图书柜上几个面?哪几个面?
3、班内交流,全班评议。
4、观察洗衣机和冰箱的图片。
(1)仔细观察图片,判断它们分别是洗衣机、冰箱的哪几个面?
(2)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观察到的哪几个面?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P86下面的两幅图。
2、猜一猜,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为什么这么说?
3、学生轮流在离开座位,观察图书柜,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图书柜。
把自己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
班内交流。
学生观察洗衣机和冰箱图片。
小组交流,再班级交流。
学生猜一猜是谁看到的?,轮流看一看,验证猜想。
www.四、组织练习,深化理解。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1、把文具盒放在桌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1)以小组为单位,先各自观察,再组内交流。
(2)指名回答。
2、小组观察正方体,长方体的模型,讨论交流: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说说正面、侧面、上面各有什么颜色?
3、(1)摆一摆,再观察,回答问题,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下面的图片,判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六、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或学会了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学习上,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三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板书课体——观察物体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习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启示::
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 ……此处隐藏7612个字……/p>
(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五)、学生看书P39并完成P39相关填空
三、课后练习
P39 做一做
P40 第123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八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为什么这几个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教学例
1、教学例
大家带了自己的礼物来,小亮和小红他们也带了礼物(课件出示):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恐龙的整个身体;第二幅图是……
学生书上连线
2、课件出示:
师: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四、巩固练习
(1)连线游戏。
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2)出示淘气系列题
观察大熊猫,茶壶,汽车图,让学生判断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3)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完成连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具准备: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 新课。
二、观察实物,教授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有两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下面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四年级《观察物体》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