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基本乐理教案【多篇】

时间:2025-04-11 08:53:55
基本乐理教案【多篇】

【前言】基本乐理教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基本乐理教案 篇一

第五章 和 弦

一、什么是和弦

按照三度音程关系或非三度音程式关系,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做“和弦”。和弦是由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即几个音同一时间发音)这种形式,就称其为和弦。和弦的出现增强了旋律的表现能力、和声的色彩同时也使音乐得到了丰富,非常协调丰满。

二、三和弦

可以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起来的三个音所构成的和弦,叫做“三和弦”。在三和弦中,按三度音程排列时,下面的音叫“根音”,用数“1标记”;中间的间叫“三音”,用数字“3”标记,上面的音叫“五音”,用数字“5”标记。

从根音到三音为大三度,三音到五音为小三度,根音到五音为纯五度的三和弦,叫做“大三和弦”。大三和弦的音响效果是非常明朗的。

从根音到三音为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为大三度,根音到五音为纯五度的三和弦,叫做“小三和弦”。小三和弦的音色比起大三和弦要暗一些。

从根音到三音为大三度,三音到五音为大三度,根音到五音为增五度的在和弦,叫做“增三和弦”。

从根音到三音为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为小三度,根音到五音为减五度的三和弦,叫做“减三和弦”。

我们在这一节里讲到的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因为构成它们的音程是协和音程,因此这两种和弦都属于协和的和弦,大三和弦听起来明亮,小三和弦听起来要柔和一些,都是很好听的和弦。在音乐作品里这两种和弦也是使用最多的常用和弦。

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因为本身构成它们的音程都是不协和音程。因此,这两种和弦就都属于不协和和弦,听起来有扎耳朵的感觉,因此在音乐作品当中,如果不是特别需要的话,一般来说这种增减和弦比较少用一些。

大、小和弦都是协和和弦,增、减三和弦都是不协和三弦。大、小三和弦使用较多。

三、七和弦

可以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四个音所构成的和终结叫做“七和弦”。七和弦中的四个音按照三度音程排列,由低到高,依次叫做“根音、三音、五音、七音,分别用数字“1、3、5、7”标记,七和弦的名称就是根据根音与七音的七度而来。

常用七和弦有:“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根音、三音、五音为大三和弦,根音到七音为小七度的和弦,叫“大小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为小三和弦,根音到七音为小七度的和弦,叫“小小七和弦”,简称“小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为减三和弦、根音到七音小七度的和弦,叫“减小七度和弦”,又叫“半减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为减三和弦,根音到七音为减七度的和弦,叫“减减七和弦”,简称“减七和弦”。

从以上各例可以看出,各种七和弦的名称是根据所包含的三和弦的类别以及根音到七音之间的音程关系而定名的,即第一个字表示三和弦的类别,第二个字,表示根音到七音为何种七度。

所有的七和弦都是不协和的。

四、原位和弦和转位和弦

以和弦的根音为低音(最低的音)的和弦叫做“原位和弦”。以和弦的三音、五音或七音为低音的和弦,叫做“转位和弦”。

三和弦除了根音以外,还有两个音,所以三和弦有两个转位。以三音为低音,是三和弦第一转信,叫“六和弦”,用数“6”标记。以五音为低音,是三和弦第二转位,叫“四六和弦”,用数字“

”标记。

七和弦除根音外,还有三个音,所以七和弦有三个转位。以三音为低音,是“第一转位”,叫“五六和弦”,用数字“”表示。以五音为低音则七和弦第二转位,叫“三四和弦”,用数字“ ”表示,以七音为低音,是七和弦的第三转位,叫“二和弦”,用数字“2”表示。转位七和弦的标记,就是根据位后根音,七音的二度音程与低音的音程关系而来。

和弦转位的标记只表明和弦的转位。不表明和弦的类别,所以标记转位和弦时,必须用文字标明和弦的类别。

五、等和弦、两个和弦弧立起来听对,具有完全相同的音响效果,但在音乐中的意义不同,写法也不同,这样和弦叫“等和弦”。

等和弦等音程一样,是由等音变化而产生的。

等和弦有两类:

1、和弦中的音不因为等音变换,而改变和弦的结构。

2、和弦中的音由于等音变换而使和弦结构不同。

课后习题:

一、思考题:

1、什么是和弦?

2、什么是三和弦?三和弦分为那几类?各类的音程结构是怎样的?

3、三和弦有几种转位?各种转位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标记?

4、什么是七和弦?七和弦分为那几类?它们的名称是根据什么而定的?怎样标记?

5、七和弦有几种转位?各种转位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标记?

6、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的正三和弦、副三和弦是怎样的?

二、书写题:

1、以D为低音向上构成大、小、增、减三和弦的原位、第一转位、第二转位。

2、以C为低音向上构成大小

七、小、减减

七、减小七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

3、把基本音级作为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写出大、小、增、减三和弦。

4、把G作为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七音,写出大小

七、小小

七、减减

七、减小七和弦。

5、写出下列和弦的等和弦,并标出和弦的名称。

6、写出E自然大小调、D和声大小调的正三和弦。

基本乐理教案 篇二

第九章 调式变音及半音阶

一、调式变音

在自然调式中,将调式的自然音级加以半音变化,叫做“调式变音”。调式变音实质在于调式的某些音向另一些音倾向的加剧和尖锐化。升高的音级向上倾向,降低的音级向下倾向。

二、具有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

调式变音可以在任一音级上产生。只是相邻小二度的两个音级,高的音级不能降低,低的音级不能升高。

虽说调式变音可以在任一音级上产生,但以小二度音程关系倾于稳定音的调式变音,最具有典型意义,也是用得最多的。大调中有#Ⅱ级、Ⅱ级、#Ⅳ级、Ⅵ级。小调中有:Ⅱ级、Ⅳ级、(或#Ⅶ)、#Ⅳ级、#Ⅶ。

在自然调式中,由于调式变音固定化,因而便产生许多新的独立的调式。

三、半音音阶

由半音构成的音阶,叫“半音音阶”。

半音音阶不是一种独立的音阶,虽都由半音构成,但由于其产生的调式基础不同,半音阶分为大调音音阶和小调半音音阶两种。

根据导音形成、解决与消失的理论,将调式某一自然音级升高半音时,一般在二度之间升高下方音,反之,若将某一调式音级降低半音时,则形成向下的导音,然后解决。因此,在音阶下行时, ……此处隐藏8663个字……(此辅助音不属于调式变音)②变化辅助音:所插入的音不属于“调式自然音”。(此辅助音属于调式变音)

(2)经过音:两个不同音高的调式音中间插入的音,称为“经过音”。这些音在进行中一般不能超过全音。

①自然经过音:所插入的音属于“调式自然音”。(此经过音不属于调式变音)②变化经过音:所插入的音不属于“调式自然音”。(此经过音属于调式变音)

4、调式变音与副导音

(1)导音的概念:所谓“导音”,即指某不稳定音以小二度解决方式强烈地倾向于调式稳定音级的音。如自然大调中的Ⅶ级音,即为典型的“导音”。

(2)副导音:所谓“副导音”,即指广义的导音。亦即能够以小二度的方式倾向于Ⅰ级、Ⅲ级、Ⅴ级的各种调式变音。

5、调式半音阶

(1)半音阶的概念:由12个半音构成的音阶,称为“半音阶”(或“半音音阶”)。半音阶可分为“调式半音阶”和“现代简便半音阶”两大类。

(2)调式半音阶

(一):大调半音阶:

上行:大二度间用升Ⅰ、升Ⅱ、升Ⅳ、升Ⅴ及降Ⅶ填补。

下行:大二度间用降Ⅶ、降Ⅵ、降Ⅲ、降Ⅱ及升Ⅳ填补。

(3)调式半音阶

(二):小调半音阶:

上行:按照“关系大调”半音阶记谱。降Ⅱ级,其他各音用升号。

下行:按照“同名大调”半音阶记谱。降Ⅱ级,其他各音用升号。

6、调式半音阶的写法

(1)大调半音阶的上行与下行:

例11—12、13、14:大调半音阶上行

例11—15、16、17:大调半音阶下行

(2)小调半音阶的上行与下行:

第十一章 调式音动律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调式音动律。大小调式的确定法 民族调式的确定法 非五声调式的确定法

重点难点:

雕饰的确定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内容:

1、调式音动律

2、大小调式的音动律

2、大小调式的确定法

4、五声调式的音动律

5、五声调式的确定法

6、非五声调式的音动律

7、非五声调式的确定法

8、调式的表现功能

第十二章

调性转换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调的转换;认识、理解转调、离调、调式交替;掌握移调方法。

重点难点:

转调、离调、调式交替、移调。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1、转调

(1)转调的概念:由前一个调进行到另一个新调,并在新调上结束,称为转调。

(2)近关系转调:

①相同调号的转调:调式主音发生改变;如为和声小调,则应出现#Ⅶ级音。

②相差一个降号的转调:

③相差一个升号的转调:(略)

(3)远关系转调:

①同主音关系转调(相差三个升降号)

②相差两个升降号的转调

(4)中华民族调式的转调(以近关系转调为主、注意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

①近关系转调:(常见)

[讨论上例:G宫调转入C宫调。

可否认为:G徵调(加变宫)转入C宫?还是近关系转调。

若以第一种分析,则注意到了“宫音”;而后一种分析则丢掉了宫音,不好。] ②远关系转调:(中华民族调式中不常见)

2、离调

(1)离调的概念:由主调临时转换到副调,在副调上既不作巩固,也不作停留,只是短暂的、过渡性质的,并且很快又回到主调,这种情形称为“离调”。

(2)离调举例:

3、调式交替

(1)调式交替的概念:音乐中,两个调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称为“调式交替”。

(2)大小调式交替:在大小调体系中,由于同主音大小调或关系大小调并存所形成的一种特殊“调转换”。

①关于“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式交替”:更多属于和声学范畴,此不赘述。②关于“关系大小调的调式交替”:

(3)同宫系统调式交替:特点是“两调宫音相同,调式主音不同”。很常见。

第十三章 移调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调的移调;掌握移调方法。

重点难点:

移调。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1)移调的概念:在调关系中,将某一作品的全部,或一部分从一个调移动至另一个调,就叫做“移调”。

(2)移调的应用:主要因为演唱或演奏的需要。

(3)移调的主要方法:

①同名移调:通过改变调号,使后调各音的音名不变的移调。

②非同名移调:某调移至新调后,旋律各音的音名与原调的音名完全不同,称为“非同名移调”。(即按两调主音所相差的音程关系移调)

③改变谱号的移调:通过改变谱号,使后调各音的音名不变的移调。

④移调乐器:奏出的实际音高与记谱不一致的乐器,叫做“移调乐器”。如:单簧管(A调、bB调)、小号(A调、bB调)、圆号(F调)、萨克斯管(bE调)、英国管(F调)等。

第十四章 装饰音

(说明:本章以自学或讨论为主)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各种装饰音。

重点难点:

装饰音的分类。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1、装饰音

(1)倚音:长倚音、短倚音;单倚音、复倚音;前倚音、后倚音

(2)波音:顺波音(上波音)、逆波音(下波音);单波音、复波音

(3)回音:顺回音、逆回音

(4)颤音:(用tr或tr……表示)

第十五章 曲调 织体

(说明:本章以自学或讨论为主)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曲调 织体。

重点难点:

曲调 织体的分类。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1、曲调

2、曲调的动向

3、曲调的划分

4、曲调的结构

5、曲调的表现功能

6、织体

7、肢体的表现功能

(说明:本章以自学或讨论为主)本章内容作为了解

第十六章 音色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基本乐理教案【多篇】范文。

《基本乐理教案【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