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创新教育论文范例(精品多篇)

时间:2025-04-22 08:53:13
创新教育论文范例(精品多篇)

【导语】创新教育论文范例(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创新教育论文 篇一

一、加强目标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每堂课上都要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有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过程与方法。新课改后,小学高年级语文在目标设计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指导,以及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通过语文课本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应用语文课本中内容的感染作用。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可以设计以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要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会读,会写,并且要会对生字进行简单的应用,对课文的含义能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能力目标: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词。(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使学生意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目标,小学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一篇课文让孩子意识到环保、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远比第一个知识目标的意义更大。所以,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这句话,让学生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提高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精细设计实现教学目标。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张扬个性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创新上的意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一种定性思维,创新意识经常被牢牢的压死。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使这种被动教学方式被打破,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的潜在能量,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培养下,能够得到提升。而这一切开展都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因为许多时候,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在创新教育中,还需注重实践。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合理的转换为创新能力。如果没有实践,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彰显自我的才能,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而且可以充实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通过《养花》一课,学生将会懂得一些关于养花的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实践,那么不久后学生将会将掌握的知识都忘掉,因此,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养自己喜欢的花,这样不就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书本中的知识,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张扬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个性会影响人的内隐活动和外显行为。个性也被人们称为心理行为上的动力源泉。在小学生阶段,个性能够使学生沿着一个积极的目标进取,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快速的转变为创新能力。

三、拓展知识,创新解疑

语文课本毕竟只是一个语文教学的示范本,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仅仅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显然存在很多不足。在进行课本学习结束后,应当让学生对类似的文章阅读进行扩展。类似的文章的选取应当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些高深的文章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同时拓展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应当具有相同点,便于学生对文章中的知识进行理解。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知识得到了巩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例如,在完成《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相应的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灰姑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大声阅读,更深一层的了解童话故事的含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生字、字义等,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在自我研究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当进行标注,然后会有“亲友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留有7-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黑板上提出自己在自行探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作为遇到困难学生的“亲友团”,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存在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工作要在多个方面体现,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加上适当的知识拓展,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流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抒发自身的情感,实现语文创新教育。

作者:刘庆海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小学

第二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1确立教学目标

要达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确立这种教学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使教学具有以下三种性质:

1.1发展性

发展性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2主体性

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并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学程序。它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但它同时认为,“主导”不是“主宰”,反对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和冷冰冰的面孔对待学生,要求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2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2.1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

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

2. ……此处隐藏17544个字……提供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特别是在不断失败中寻求成功的训练。自尊本身属于个体的一种“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却依赖于外界的认可。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应提供给学生适当难度的项目,让他去体验,经过尝试失败和探索努力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三、总结

创新教育论文 篇七

【关键字】创客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在“互联网+”及大数据环境下,随着全球创客活动的不断开展,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被世界各国高校重视。高职院校内部共享的实验场地、硬件及耗材等实体资源,为校园创新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在高校内开展创新教育,拓展师生研发创新的新空间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我国是最早提出创新教育的国家之一,但目前高校创新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拟在高职院校打造优质创客空间、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建设专业的创客教育师资队伍,让教师充分利用智能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及服务。同时吸纳热衷创新、喜欢和学生交流学习的软硬件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创客教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展基于实践和创新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将创新理念及创客运动倡导的“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的创新精神融入各专业教学过程[1]。

一、创新教育理念下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以兴趣为导向的小组式教学

目前高校中多采用讨论式、项目驱动式等教学方法,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在此大班教学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按兴趣划分为小组,在兴趣的引导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小班教学的过程中,能兼顾每位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2.融入科研成果的验证式教学

钱伟长院士认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高职教师在教课的同时也要做好科研,科研成果代表的是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对科研成果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2]。同时以传帮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研究工作之中,亲自参与项目研发的各环节,形成以科研实践带动教学的良好氛围。

3.以赛促教的探究式教学

高职教育强调动手能力,在“互联网+”的创新环境下,通过政府、企业的支持,校方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引导学生参与比赛,完成创新产品。同时在比赛中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指导教师和企业研发人员的智慧碰撞出新思路,新创意,积累更多的创新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其次,创新大赛深受社会风投资金的关注,获奖团队成员受到风投公司的青睐,一些创新项目得以转化和推广进入商业运营阶段。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3]。

4.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式教学

由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创新工作室,利用企业提供的硬件和学校的人力优势,实现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让学生了解到行业的前沿发展动态,也解决了企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在创新工作室由企业硬件设备搭建的工作平台上,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节省企业研发成本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二、教师对创客空间的参与

1.引导学生参与创新项目

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是产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努力营造的创新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成学生在现有环境中产生创新灵感,从而产生创新行为[4]。在高校教师可以利用科研项目、软硬件环境、图书等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提出合理的问题,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引起他们探索的热情,在探索的过程中自然会有所创新。

2.辅助学生完成创新项目

提出问题后,对于问题的解答教师不必给出限制的范围,此时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根据问题的难度和紧迫度列出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通过网络及图书等资源查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有些问题会被解决掉,有些问题会被否定掉,仍然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研究进度,划出一个方向和范围,由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教师对于项目的难度要合理把握,太难,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易,会达不到培养效果。同时在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合作意识,通过项目的解决磨炼其意志[5]。

三、创新教育与专业的结合

1.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路线图,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经济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更好的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类课程,可以更好的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配合高校创业政策为学生们规划自己未来的创业路程做出铺垫。对于专业课程上的融入,可选择项目类教材,使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设定自己的岗位,着重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同时邀请一线技术人员做课程助教,弥补教师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创新行为。

2.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安徽省教育厅2016年印发了《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和《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目的是加快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组建具有创新教育意识的教学团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教师创新意识培训。第二,邀请企业研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第三,寒暑假组织教师去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和调研[6]。只有组建起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团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从而更好的把创新精神传授给学生。

3.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各系部结合专业特点,创建了创新创客空间,3D打印工作室,VR工作室,物联网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平台。努力为师生营造创新氛围,同时开展社会服务,在赢得社会知名度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

参考文献:

[1]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2]章文。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7(11);53

[3]李海波,旷晓霞。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成长规律的价值与运用--高校创业教育系列研究之一[J].钦州学院学报,2015(12):46-50

[4]涂艳蓉。丁晓旭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J].现代交际,2013(1):209-209

[5]张爱勤。论教师在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中的角色和地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8):5-6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创新教育论文范例(精品多篇)范文。

《创新教育论文范例(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