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速度—时间图像。
2、理解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进一步训练用图像法表示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从简单问题入手及理想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加速度概念及匀变速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速度—时间图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便于学生接受,先给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再根据具体的实例(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进一步突出了“图像通常是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这一重要观点,并很自然地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最后,阐述了从简单情况入手,及理想化的处理方法,即有些变速运动通常可近似看作匀变速运动来处理。
教法建议
对速度——时间图像的学习,要给出物体实际运动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建立图像,体会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并与位移图像进行对比。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学习,也要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认真体会“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特点,教师也可以给出速度变化相同,但是所用时间不等的例子,或时间相同,速度变化不等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时间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教学难点:对图像的处理。
主要设计:
1、展示课件:教材图2—15的动态效果(配合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体会速度——时间图像的建立过程。
2、提问: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3、上述两个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怎样的?
(让同学自己画出,并和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对比)
4、展示课件图2—17的动态效果〔配合做匀加速运动的汽车运行情况(显示速度计)
引导同学:采集实验数据,建立坐标系,描点做图。
5、展示课件图2—18的动态效果(配合做匀减速运动的汽车)
引导同学:画出它的速度——时间图像。
6、提问:上述两个汽车运动过程有什么特点?
引导同学发现“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的特点。
7、举例:
①速度改变相等,所用时间不等的情况。
②经过相同时间,速度改变不相等的情况。
8、小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探究活动
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速度表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速度——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将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二一、学习目标:
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
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快慢
【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自学互动一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一。知识回顾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 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 和 ,根据测量的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 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 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 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 ,用符号表示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物理意义是 。1km/h= m/s.
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考点点击
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脏跳动一次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打一个哈欠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
(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3、某物体直径为125nm,该物体可能是
A一个篮球 B一个乒乓球 C 一根头发 D一种病毒
考点2:刻度尺的使用
4、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6、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你能读出测量值吗?
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
考点3:误差与减小误差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此处隐藏3611个字……p>
例3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二、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2米处,此人在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
的 的像。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米。
2、物体与在平面镜内的像相距9米时,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 米,如果以1米/秒的速度正对镜面运动则像将以 的速度朝 方向运动。这过程像的大小将 。(以地面为参照物)
3、医生检查耳道时,戴的是 镜是利用该镜对光的 作用。汽车的观后镜要选用 镜,这是因为它比同口径的平面镜有 观察范围。
4、把凹镜对着太阳,太阳的平行光被凹镜反射后 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镜的 。
(二)。选择题
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越小
(B)平面镜所成的像总是与物体等大
(C)若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大20厘米,则物体要向平面镜靠拢10厘米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6、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凹镜 (B)凸镜 (C)平面镜
(三)、作图题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
1、(锦州)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距离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3 13
2 14 14
3 15 15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实”或“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泰安)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三、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侧是玻璃,B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
是折射光线。
四、复习过程
(1)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例题1: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 B、小孔成像
C、灯光下的手影 D、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题2: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例3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
(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五、堂上练习
(一)作图题:
1、(河北) 如图8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与人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石家庄)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二)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 )
(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灯光下,墙壁上出现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D)人们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三)、实验题。
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图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你猜想的依据是 。
六、教学反思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