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领导干部民情日记(精选多篇)

时间:2025-01-22 08:53:26
领导干部民情日记(精选多篇)

“领导干部大下乡”活动《民情日记》

县委党校陈宏

时间 :2014年3月16日上午

地点:长江乡会议室

九点整,与其他包乡局成员单位领导,一道参加长江乡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

时间:2014年3月16日下午

地点:福山村村办公室

一点三十分,党校领导在包村乡干部的陪同下,到福山村与村两委成员共同商议村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谋划今年村里工作。

一、种植业调整示范种植。福山村打算拿出20亩土质好的黑土地来搞玉米示范种植,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试验,并在乡村种植示范带上花大气力作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引领示范工作,在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同时,加快全村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

二、水利、桥梁工程修缮。福山村地理位置特殊,西邻嫩江,南邻门鲁河,属两面环水地带,在福山村的西侧堤坝地段有一个缺口,雨水大江水上涨的时候水将冲进农田,福山村打算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在今年雨季来临前将这

个缺口力争封闭上,尽力减少水毁田。村民迫切希望在大下乡活动中能把进乡、进村的的1号、2号桥重新修缮,以免险桥给村民出行带来危险。

三、党员队伍结构急需调整。发展新党员、建立好积极分子队伍工作中,尽快改善队伍年龄老化作用发挥不到位的现状。福山村现有党员30人,党员平均年龄达59岁,结构老化,焕发不出党组织的活力。在今年打算发展年青党员和积极分子各2人,给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时间:2014年3月16日下午

地点:福山村两户贫困村民家中

三点十五分。座谈会后党校领导又对贫困村民和贫困党员进行走访。在贫困村民李忠文家,校领导了解到李忠文父子已出外打工,多病的妻子刘艳芝在家留守,家里仅有三垧河套地,靠土地微薄的收入和在当地干点零活的不稳定收入,家境生活窘迫,就其贫困原因和致富门路校领导与在场的包村干部一同帮助剖析,并为她送了慰问金,鼓励刘艳芝要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在组织的帮助下早日脱贫。在贫困老党员阚玉彦家中,校领导与82岁的阚玉彦老人及家属进行亲切交谈,对身患脑出血病症,常年坐轮椅,生活不能自理的阚玉彦老人安慰到,你是为共和国安宁出过血,出过力的人,组织不会忘记你,要安心养病,安渡晚年,当了解到

老人相应待遇因体制和其它原因还没有兑现时,校领导表示与乡村领导在政策范围之内,条件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帮助落实好相关政策,让党的关怀进一步惠及老人。当接过慰问金时,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及家人感动万分,对党的好政策和各级组织的关怀赞叹不已、连声称谢。

时间:2014年3月16日下午

地点:长江乡政府小会议室

下午四点左右,在走访贫困户后,党校领导又回到长江乡会议室与长江乡领导班子进行了座谈,对乡里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福山村的情况与乡领导进行了沟通,对有关村民利益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对村上尽快改善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还就干部大下乡活动下步工作进行了研究,经议定在近期由党校倡议发起在长江乡全乡范围(以福山、长江两个村为基础)举办一次综合讲座报告会,以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畜牧养殖技术为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种田意识,加快致富观念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县领导走访民情日记

带上责任 带上真情 走进你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2014年1月6日,星期五,小雨

1月6日上午,我来到了**镇**村走访。这天碰巧是小寒,气温在5℃以下,还下着蒙蒙小雨,有点冷飕飕的。**镇是我挂点联系的乡镇,也是我基层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想起那些农民朋友以及与我一道干事创业的同志们,虽未天天见面,但心中总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现有人口2680人,其中贫困人口138人,占全村总人口

5.1%;耕地360余亩,人均纯收入2200元左右。

一个国家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素养。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弘扬和继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于是,我们首先来到位于镇政府旁边的光荣敬老院。镇民政所长介绍到,光荣敬老院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5800多个平方,目前有供养对象52人,管理人员4人。看到我们进来,院里所有老人都很开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声。在给老人讲明来意并送上春节祝福后,老人们乐开了怀,就仿佛晚辈回家与他们团聚一样。随后,我们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询问了老人们的伙食、住宿等情况。据院长介绍,敬老院现有耕地1.8亩,加上党和政府每年的补贴、关怀,院里每年收入超过

2.6万元,能够满足全院正常的开销。

从敬老院出来后,我们又走访慰问了农村低保户谢桂英、贫困户叶光福和困难党员谢绍海。在体弱多病的谢桂英老人家里,我要求镇里的干部,要及时对老人的房屋进行检修加固,并叮嘱 - 1 -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困难要随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说。看着老人信赖的眼神,我们离开了谢桂英老人家。在困难党员谢绍海家中,我了解到,他今年67岁,早年曾在部队服役5年,已患脑溢血多年,生活难于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针服药维持生命。家里就老俩口,靠着政府的困难补助及自己的一点养殖收入维持生活。交谈中,老人还讲出了心里话,作为一名党员,再也没能力为党的事业做贡献,心里很愧疚。从他家里出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体会到一名基层党员信念的坚定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通过今天的走访,让我真正了解了基层,真正听到了一线的呼声。回顾今天的走访,短暂而又难忘,让我对走访有了更深的感触,同时也有不少收获。

收获之一:走访调研密切了干群关系。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正是依靠群众我们党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走访调研架起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走访调研,深入基层、集思广益,服务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对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有着重大意义。

收获之二:走访调研发现了真实问题。在走访慰问中,群众说的最多的话是感谢,而我却亲身感受到了困难群众生活的不易。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问题依然突出,路难走、水不畅、环境差等现象还普遍存在;虽然我们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每年都发放低保资金、一次性生活补贴,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看病贵、就医难等问题,仍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

收获之三:走访调研明确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促进农 ……此处隐藏1544个字……水,甚是热情。我们说明来意后,他把整理好的材料取出来,我们仔细翻阅、查看。该村的资料很齐全,所制作的材料内容全面,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然后我们又详细询问了养老保险收缴情况及所遇到的困难,周支书介绍到:“我们村应参保329人,已经缴费316人,还下欠13人。这13人长期在外务工,一直无法和他们取得联系。昨天,我主持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和4个组长参加的会议,专门研究此事,已经有了初步方案,预计6月中旬完成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

我们检查工作的,不仅要听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查更重要,这样工作才有成效。于是我和肖磊同志对东丽村的养老保险收缴及平安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我们走访了周文瑞、周明田、周明玖、杨德连等十几户农户,他们都对村支书周文东同志赞不绝口。他们说:“周文东是个好同志、是个好干部,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们都当亲人看待。在养老保险收缴过程中,他亲自带领 1

村主任、文书、组长挨家挨户的宣讲(:Www.),把政策讲清说透。如果我们有困难,暂时拿不出钱,周文东说:“只要你们把政策领会清楚,暂时没钱交没关系,我先给你们垫上,等你们有了再还给我”。在平安创建工作中,他带领村主任、文书、组长挨家挨户的发送资料,把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的宣传资料整理的整整齐齐发到我们手中,还仔细讲解上面的内容,让我们对平安创建有了一个全面、更高的认识”。

我们把老百姓对他的称赞说给周支书听,而他却淡淡一笑,说:“做这点工作算什么,他们这样赞扬我,真是太抬举我了。做这些工作,只是尽了我做支书的本职而已,和郭明义同志比起来,我和他相差十万八千里了。2014年5.12大地震,对我们村来说,既是一场灾难,又是一个机遇,真是祸福相依呀。虽然这场大地震让我们全村人民失去了家园,但却让我们全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在各级党政机关及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全村群众从高山上搬迁到平坝里,都住上了新房子,有了新家园,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呀!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尽自己本职、尽自己本分,又怎敢居功。我们村现在还在建设发展中,很多工作都需要我们全村人民参与,我苦一点、累一点又能算得了什么?只要全村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我再苦再累都值”。周支书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让我们两人感受颇深。

回到单位后,周支书的话总是萦绕耳旁。那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一份真情实意的表达,让我从中收获良多。一个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心里时刻装着的是自己的职责、是本村的发展、是全村群众。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和对村支部书记的敬畏感、责任感,才有了东丽村顺利实现整村搬迁,建设成为新农村示范点的成就。周支

书,你是我们的偶像,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的精神会激励我们把工作干得更优异、更出色。

农户田地间走出致富路

5月27日(星期天)晴

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后,我和镇干部肖磊来到东丽村二组村民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家。一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几名村民正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采摘一串串黑木耳。见到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以后,我说:“你们姐妹俩地栽黑木耳产业做的很出色,我们是慕名而来学习取经地”。周秀琴却幽默地说:“这几天,正值三夏农忙,全村人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我们全家人也不能闲着呀!不然我们吃啥、穿啥?饿着了、冻着了那还不要紧,要是让全村人说我们好逸恶劳那可就糟了呦”。我开玩笑说:“我们接到群众举报,指责你们不好好种粮食,却栽种袋料黑木耳,1亩地年收入达好几万元,让他们看着眼红。我们就为此事,专门来走访调查的”。一番幽默的简短对话,顿时让全场人开怀大笑。

我们和周家姐妹姊妹深入交流、攀谈,了解到她们姊妹俩于2014年就外出学习地栽黑木耳技术。学业归来后,她们自己就开始做实验,学种植,完全掌握栽种技术之后,她们于去年种植了24000袋地栽黑木耳,纯利润达4万余元。于是,今年就扩大规模,栽种了6万袋,预计纯利润能达12万余元。介绍到这里,她们专门把我们带领到2楼的阳台上,指着不远处黑木耳栽种区域对我们说:“这几天,正逢下了几场大雨,6万黑木耳菌袋全部结出了菌耳,从这个角度看去,那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后我们又详细询问了地栽黑木耳生产过程及市场销路情况。

25岁的周艳红很腼腆地回答道:“经过这几年的经验积累,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地栽黑木耳生产技术,成活率达95%以上。我们已和汉中、广元等地的客商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我们在销路上一点都不发愁。我来为大家算一笔账:种植1亩地粮食,就拿最好的年景计算,全年纯收入不超过3000元,但栽种1亩地黑木耳,纯利润达2万余元,是种植粮食的6倍多。在我们这个地方,非常适应地栽黑木耳生长,这个产业的的确确是一项发家致富的好项目。从庙子岭搬到东丽新村后,我和姐姐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在我们的带动下,能有更多的父老乡亲加入栽种黑木耳行列,我们愿意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父老乡亲一起发家致富”。周艳红一番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人的心。

返回途中,我被周家姐妹的思想和认识所感染。驻村入户走访的这些日子,也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指导、科学发展对农村经济提升的帮助。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今后基层工作中,我要俯下身子,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将日日琐碎的工作长期的坚持下去,更加热爱基层,真正架好群众和干部的连心桥,也让自己的青春在基层中闪光。

第五篇:干部下乡民情日记范文

干部下乡民情日记范文

201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终于挤出点时间,吃过午饭,便带领相关人员深入联系企业丹棱万平纸业有限公司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丹棱万平纸业有限公司位于丹棱县城东工业园区内,现有总资产8800万元,公司注册资本1680万元。占地面积76.8亩,拥有员工近200人,主要产品为施胶瓦愣纸,年生产能力5万吨,年产值1.5亿余元,年税利超过2014万元。该企业率先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废水循环使用零排放工艺流程,被省、市列为重点关注企业,连续三年荣获丹棱县委、县政府先进企业表彰;连续两年被ms市政府授予“ms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荣获四川省农业发展银行aa+信用等级。

公司正投资7800万元,新建第二条2.5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该项目属秸杆综合利用工程,采用热电联产工艺,被列为四川省火炬计划,我见到了正在施工的现场。目前公司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流动资金不足。

通过实地了解,我感觉到这是一家底子很好,发展前景可观的企业,下一步我将积极协调环保、金融等相关部门,将其纳入技改项目规划,向省上争取污染治理和技改资金,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临走时,留下了电话号码,并表示有任何困难可以直接联系,我将尽全力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很感动,说“市委作出的主动作为创一流为民服务当先锋的决定就是好,让他们找到了主心骨,看到了希望”。

j小编推荐其他文章:

党员干部民情日记

帮扶干部民情日记

挂职干部民情日记

一名乡镇干部的民情日记

援藏挂职干部民情日记

《领导干部民情日记(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