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高二地理的必修知识点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作为知识分子,不应该也不会排斥团队协作和团队精神,但他在团队里,是有一个“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人。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地理的必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地理的必修知识1第一章 人口
1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
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
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4、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2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
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二地理的必修知识2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1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1)城市规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2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方面
①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是因为气候更凉爽)。
②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温带、沿海地区)。
③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两江交汇处,过河点,河口)。
2、社会经济方面
①资源:克拉玛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铁)、约翰内斯堡(黄金)。
②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③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3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1)特点:①起步早,②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逆城市化的原因:
①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城市土地租金高。
③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④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土地租金低。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4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②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③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堵塞,
③住房紧张,
④就业困难,
⑤社会治安混乱。
3、解决措施: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立“生态城市”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高二地理的必修知识3第三章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 ……此处隐藏813个字……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5)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微电子)、精密仪器等。
5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联系:①生产上的联系。②空间上的联系。③信息上的联系。
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④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
(2)工业分散的两种类型:
①产品轻、小、价格贵,
②产品极其复杂,如飞机。
(2)工业分散的条件: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
6主要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
(1)概况:
①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②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④兴盛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
⑤特点:生产规模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2)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3)鲁尔区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环境污染严重。
(4)鲁尔区整治措施: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拓展交通。
④发展科技。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新兴工业区——意大利工业小区
(1)生产特点:
①以中小型企业、轻工业为主。
②生产过程分散。
③资本集中程度低。
④分散在农村或小城镇。
(2)生产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3、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
(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高。
②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硅谷”区位条件:
①位置优越。
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③有高等院校。
④交通便利。
⑤军事订货(美国特有)。
7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
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方便,但运量小,成本较高,运费较贵。
适宜小量、近距离运输。3、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最高。
适宜运输急需,贵重且运量不大的物品。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
适宜气态和液态运输。8交通运输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灾害等);技术因素。2、区位因素变化: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②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为依托)。
4、机场建设:
①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②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③要避开低湿地区;
④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
5、铁路建设:
①区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稳定繁荣;先进科技是保障。
②意义:促进工业生产;加速区域开发;加强工农业城乡联系;促进文化科技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有利于政治统一、国家安全,巩固边防等。
6、公路的选线原则:
①平原地区:少占好地,避开沼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区: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线路的总体走向决定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具体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形、地质或技术条件。
9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①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多靠近大路等交通要道。
②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
(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如运河航运地位的变化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结合部。
★随着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处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大型超市等。
★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出行范围扩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诞生。
★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售货等得到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