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优秀体育论文 篇一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青年奥运会是一个为青年人举办的国际赛事,是一项专门为年轻人设立的全球范围内最高水平的综合体育赛事,融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定为 14—18 周岁,比赛项目大部分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同,每四年一届[1]。2014 年 8月在我国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夏季青奥会的运动员年龄在 16-17 岁之间。考虑到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和为了增加运动员参加大赛的经验,第二届青奥会每名运动员都进行预赛和决赛。田赛项目每项比赛只进行四轮次,不因为排名的动态变化而更改比赛是顺序。中国代表队参加田径比赛的队员一共 9 人(5 男 4 女)参赛,获得 6 块金牌,1 块铜牌,1 人在比赛中因某些原因未能完成比赛。其中女子获得 4 块金牌,男子获得 2 块金牌一块铜牌,此类现象说明中国田径“阴盛阳衰”的现象仍然存在,女子优势项目趋势更加明显,而男子项目的依然在原地踏步[2]。田径运动是竞技体育的重要项目之一,素来有着“运动之母”的美誉[3]。田径运动不仅直接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而且还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当今,各国为了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都尽力申请主办奥运会的权利。我国田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书包www.范文的技术水平相差较大,要想缩短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我们需要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从基础抓起,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4]。从运动员开始训练的到出成绩需要经过 9-12 年的训练。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重视优秀运动员的梯队建设,田径运动才能加强竞争力。国家体委在《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就倡导“不断选拔,造就新人才”。少年训练(16~17 岁)作为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不多,后备力量不足”。提出了对 21 世纪全面实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举办好全国运动会和国内其它赛事[5]”。《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不仅是指导我国广大青少年儿童进行系统、科学训练的保障,而且是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训练早期,全面的运动能力是是确定运动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竞技水平和维持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
。.。.。.。
1.2 研究背景
田径运动是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基本身体素质的综合体现。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的前提条件,田径运动的水平的好坏不仅表现该国田径的发展状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反应了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实力和国民体质健康状况[9]。“得田径者得天下”是用来形容田径在奥运会中的地位,大多数国家都把田径竞技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体育强国的标志,其表现形式就是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10]。)据统计,第 14—23 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的金牌占各届奥运会金牌的 18.60%;进入奥运会金牌前三名的国家,田径金牌约占总分的 30%,进入第 4—8 名的国家这个比例一般为 17%(第23 届奥运会我国是特例,仅占 4.40%)。另外,对最近五届奥运会设项的统计表明:第26 届设 26 个大项,271 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 44 项,占总数的 16.24%;第 27 届设28 个大项,300 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 46 项,占总数的 15.33%。第 28 届设 28 个大项,301 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 47 项,占总数的 15.61%。第 29 届设 28 个大项,302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 47 项,占总数的 15.56%。第 30 届设 26 个大项,302 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 47 项,占总数的 15.56%。也就是说,最近这五届奥运会平均每 6 枚多金牌中就有 1 枚是田径的。这些数据说明了田径作为大项在奥运会中的重要性。
。.。.。.。.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世界田径竞技水平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田径运动发展很快,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优势项目是不一样的。主要以美洲,欧洲,非洲地区的国家占优势地位。大部分田径较强的国家本身就有自己特定的传统的优势项群。比如,目前美国仍处于领先地位,其优势项目主要是短跑、跳跃、接力跑和跨栏[17]。俄罗斯的优势项目主要是跳跃、竞走、中长跑和投掷。德国的优势项目主要是中长跑、跳跃、投掷和全能。肯尼亚的优势项目是中长跑[18]。古巴的优势项目是跳跃、投掷和接力。牙买加的优势项目是短跑和接力。捷克的优势项目是投掷、全能。波兰的优势项目是竞走、和投掷。而我国的优势项目是竞走。世界田径成绩发展的总体特点主要如下:第一,男子项目成绩的提高率高于女子。首先,这是由于男女开始参加奥运会的时间的不同,男子是“先参加,后发展”(男子项目进入奥运会的时间比较早,起点比较低,发展的时间比较长);而女子是“先发展,后进步”其次,女子项目进入奥运会时,竞技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加之女子自身机能条件不及男子,成绩提高比较困难。第二,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例如田赛项目),成绩提高率相对较大。
。.。.。
2.2 我国田径竞技水平发展现状
目前,从 1986 年以来,中国田径运动水平在亚洲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亚洲其他国家越来越重视田径运动,以致运动水平迅速提高,我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在亚洲领先的优势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有关学者研究发现,田径运动的发展与改革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加力度普及田径运动,增强大家的体质;二是努力改进和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三是推进田径运动的社会化进程,逐渐实现田径运动的实体化[19]。曹景伟研究发现,现在各项目成绩提高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的高度完善,导致创新难度加大,要想提高成绩只能从训练方法的变革和创新、改进和完善技术细节以及研制和创新服装设备这些方面加以实现[20]。王朝军认为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太短,运动员训练比赛反差较大,训练基础不稳定,技术落后是影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21]。还有学者认为,影响我国田径发展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身体素质较差;其二,技术不过关,稳定性较差,专项技术和某些技术存在缺陷;其三,心理素质较差,参加国际大赛的次数较少。针对上述情况,有些学者提出了相应对策。王秀香,铁钰在《世界田径运动强国优势相群分布特点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的研究》一文中指出,调整战略目标,使运动员经常参加大 ……此处隐藏14305个字……是武术普及的基础,学校是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武术应该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必修课。武汉体育学院作为全国 14 所高等体育院校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武术发展的重任,武术套路不仅成为体育类学生的必修课,而且也成为非体育类专业学生的限制性选修课。为深化教育改革,武汉体育学院于 2014 年以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等三个专业为试点,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就三个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套路普修课程均作为必修课并纳入学生的课程设置,分别规定学生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学习,仅运动训练专业将武术套路普修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遗憾的是有着几百人的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尽然选课人数未达 30 人,由于学校规定选课人数应达到 30 人方可开班,这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在大学四年之中很难接触到武术的课堂学习,这对武术的传承极为不利。另外,通过对武术套路任课教师的调查(如图 1-1),武术任课教师认为推行专业选修课合理但是不适用于武术占 65%,认为推行的专业选修课不合适也不适用于武术的占 5%,既 70%的任课教师认为武术套路不适合作为自由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武术传承的主阵地不能就此改变,武术传承的意志不能就此淡化,以此次武术课程改革为背景,深入问题内部,找出问题所在。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 2012 级、2013 级学生及武术套路教师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查阅了学校电子图书馆 CNKI,万方、维普期刊等数据库,搜集大量的关于武术套路选修课现状及与武术套路课程相关的文章,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查阅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概览,课程设置等,为论文的写作提供资料。
2.2.2 专家访谈法
本人亲自拜访学校教务处和武术学院主管领导,选修课体育教师,通过他们了解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的情况,听取他们对当前开设武术专业选修课的看法和建议,为文章的撰写提供可靠性依据。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和需要,在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随机抽取 12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已学过武术套路的和未学过武术套路的学生。2012 级(已学过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学院 60 人,2013 级(未学过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学院 60 人,同时对武术套路教研室 18 名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情况见表 2-1、2-2。
。.。.
3 结果与分析。.。.。. 15
3.1 相关概念。.。.。15
3.1.1 课程。.。.。.15
3.1.2 专业选修课。.。.。.15
3.1.3 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16
3.2 武汉体育学院开设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的概况。.。.。16
3.3 运动训练学院 2012 级和 2013 级学生。.。.。19
3.3.1 2012 级学生对武术套路课程的喜欢程度调查。.。.。19
3.3.2 2013 级学生对武术套路课程的喜欢程度调查。.。.。20
3.4 学生未选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的影响因素。.。.。21
4 对策研究。.。.。.。 33
4.1 学校武术应体现武术技击属性。.。.。33
4.2 学校在政策支持的同时需要适当强制性。.。.。34
4.3 正确引导学生对武术套路课程的态度。.。.。35
4.4 合理安排课时。.。.。35
4.5 改革教学内容。.。.。35
4.6 教师改进教学方法。.。.。36
4 对策研究
4.1 学校武术应体现武术技击属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相契合的原则
学校武术是指以学校为传播媒介,以学生为教授对象,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进行武术教学活动。学校体育作为学生身体教育的出发点,其体育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质健康,因此,自武术走进校园之始,学校便成为武术传播的主要场所,而作为武术的起源国,应当充分利用“本土武术”的教育作用。武术起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技击属性无可厚非,而当前以竞技武术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套路教学,使教学过程索然无味,使其技击属性边缘化。当前学校武术教学状况既不能满足新时期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改革创新是实现学校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准接班人,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对其进行的武术课教学不同于竞技武术教学,它具有明显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文化的目的。因此,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在体现武术技击属性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身心需求,教学大纲中适量增加搏击类内容,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教授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身心健康,又能从中学到武术文化,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既了解到武术文化的内涵,掌握一定的技能,又能学习到学生所需要的格斗技能。习近平主席说: “中国武术是中国一种特有文化,是中国的一种文化品牌,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武术作为载体进行教育,对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价值,练习武术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增加民族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大力推广武术的打环境下,为当今武术在各个层面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身份标志, 武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身体的反复体悟传承着民族的精神, 保持着民族的身份, 因此, 面对外来体育文化, 武术教育理应站在体育教育的前列, 成为一种强制性的教育, 让青少年为武术感到光荣和自豪。”
。.。.。.。.。
结论
5.1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课程的开设,在课程宣传、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致学生对课程了解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选课。
5.2 学生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是影视、媒体和网络,对武术文化缺乏了解,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影响到学生对武术的正确认知和对武术的喜欢程度。
5.3 运动训练学院大部分学生进校前没有接触过武术,没有一点武术基础,对武术课程的学习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畏惧。同时,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出现一定的偏离,影响到学生选课和学习的积极性。
5.4 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在课时的安排方面不够合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套路的传授,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结合方面有些欠缺,学生满意度不高。
5.5 西方的体育项目与武术各有特色,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其热于衷简单激烈的竞技体育;武术文化没有真正立足于高校文化之中,对武术的宣传推广作用甚微。
。.。.。.。.。.。.
参考文献(略)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