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高速公路考察报告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赴西欧高速公路考察报告《赴西欧高速公路考察报告》
为借鉴西欧各国高速公路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我州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及管理水平,2005年3月29日至4月13日,应adac国际交流部主席的邀请,经州委、州政府决定,并报省委、省政府领导批准,州委副书记赵志彬率红河交通考察团一行9人,赴西欧进行专题考察,学习其在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考察团在西欧考察期间,先后对法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的高速公路、部分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德国不莱梅,考察团受到德国著名的汽车俱乐部adac国际交流部主席mr.norbert kneffer先生的热情接待。在进行正式会谈之后,应邀参观了adac下属的信息传递、技术、销售等业务组成部门,并与其业务部门负责人员进行了交流和接触。
西欧国家经济状况、经济体制大致相当,在世界上属发达国家,总体人均gdp为20000欧元以上,在世界排名比较靠前。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体制上,各国虽有差异,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接近的。考察期间,我们通过公路交通行程5300多公里,基本上是高速公路。从法国到奥地利基本为平原上修建的高速公路,从奥地利到意大利,需要穿越阿尔卑斯山脉,期间经过很多桥梁和隧道。这些高速公路和隧道的周到设计、建设质量无不让我们佩服。陪同向我们介绍说,覆盖整个西欧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很多高速公路和隧道是上个世纪70年代建设的,有的甚至是20—30年代修建的,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其整体设计还是一直沿用,至今还不落伍。几天下来,深感西欧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对其发达的交通感触很深:国家之间公路连接无障碍通行,在国界仅设立该国公路标志或引导标志,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公路网络;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或者空中,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航空发达,电车、地铁上下分成几层,畅通无阻;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宽阔笔直、弯道较少,沿线有齐全的服务、安全、通信、监控等设施;公路两边山坡上,凡坡度较大处,均建有护坡以防止山体滑坡及水土流失;在公路边有房屋的两侧,大多设有防护挡墙、隔音墙,以防噪音;高速公路上很干净,各种交通标志,标识齐全适用,有图案、符号、文字,比较形象、直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快速、安全、高效、舒适的特点。
通过考察,考察团对西欧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讨论,一致认为:西欧各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已经覆盖了整个西欧,高速公路在设计上体现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质量及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及采用先进技术,特别是交通的四通八达,管理的文明有序,处处浓墨重笔书写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其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特点与体会
(一)高速公路起步较早,四通八达,实现了网络化
早在20世纪20至30年代,高速公路就开始在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西欧国家高速公路有计划、大规模建设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此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从战时经济状态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交通运输需求总量不断增长,工业社会生产的多品种、少批量产品及高、精、尖产品大量增加,对运输的方便性、及时性要求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运输逐渐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运输方式,这对于高速公路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基本上由中央统一进行建设规划,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并具有权威性,任何建设和管理机构不得随意更改规划确定的路线、工程项目和技术标准。高速公路的建造有力地推动了公路网的建立,如今,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整个欧洲,成为各国交通运输系统的主动脉。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修建高速公路的国家,有9条高速公路与邻国相通,其高速公路已有60多年的历史,居世界第三位。由于地处欧洲中部,其大部分高速公路同时又承担着欧洲大陆交通的职能。因而,德国的高速公路网促进了整个欧洲经济开发以及邻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到2004年底,德国公路通车里程达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5万公里,形成了欧洲最庞大的高速公路网,并以气魄雄伟、质地优良而闻名于世。此外,法国、意大利高速公路就其质量、密度而言及每百万人享有高速公路长度,均居资本主义国家前列。
【第2篇】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考察报告一、绪论
xx年底通车里程已超过四万五千公里,总里程世界第二,xx年年还将建设五千公里,许多省市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从省会到地级市都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对发展经济、促进物资、人员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高速公路成网的情况下,如何充分运用交通监控系统的技术手段保证各条路的畅通,使路网整体通行能力达到最大,是摆在我们公路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交通量迅猛增长,服务水平显著降低;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不断增加,人们对安全性更为关注,对交通监控系统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监控系统的功能、性能逐渐完善和提高交通监控系统,逐步摆脱一路一监控、讲究门面等初期想法,朝着提供安全、实用、畅通、服务的成熟理念发展。同时,随着联网收费系统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人们也开始有更多的时间、财力和经历重点关注联网监控系统。
二、高速公路区域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形成,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监控系统的规模和功能也将进一步发展,原先仅为一个路段服务的单一的监控系统正在朝为多条路径的路网服务转化,监控系统联网势在必行,交通异常自动判断、交通信息查询、紧急救援、路线诱导等监控核心功能将会得到充分发挥,本着服务于社会的原则,监控系统的作用将日益明显。
由于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时间前后不同,如果采用的标准不同,预留接口不清,将会对以后实行统一管理带来困难。
如何在路网数据收集和融合的基础上,实现路网内的统一监控、相互联动、资源共享,以及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综合服务,充分发挥路网功能,就需要对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建设进行统一规定,以规范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技术标准和建设管理,对已建和在建项目提出合理建议,对待建项目做出指导。
三、联网监控系统的基本模式
高速公路联网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分级管理、逐步联网、逐步完善”的指导思想进行。
1、区域监控中心/省监控中心目标
ø 加强主管部门对路网运营的监控管理,提高对路网规划建设的宏观决策能力;
ø 统一协调解决路网内的交通事件和交通事务;
ø 各路段之间实现交通资源和交通信息共享互补,充分发挥路网营运经济效力;
ø 开拓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各路段管理机构、交通主管部门等不同的需求主体提供及时有效良好的服务。
……此处隐藏42412个字……、隧道等路况较复杂崎岖的地段。这些地形和部位开凿困难,施工难度大,造价太高,所以建了四车道。
在投资方式上,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得益于政府推行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经营、收费管理的特许经营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高速公路均为收费公路。法国的通行费率依据人们的收入水平而定,其中15%的收费用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新路建设。我们所到的几个国家,仅有德国公路不实行收费。德国原来的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和私人投资,早期还有少量外来贷款,后期制定石油税收法后,则用汽车燃油税作为主要资金来源。政府按税收情况制定整个经济开支计划。资金分配的总原则是以各州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情况及整个联邦地区的交通关系和各地的急迫性调查为依据而确定。高速公路所有权为联邦政府,由联邦政府统一投资建设,建成后委托各州管理和养护。据ADAC技术部门负责人的介绍,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压力的越来越大,联邦政府计划采用新的收费系统向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LKW)收取养路费,目的之一就是让大货车承担起建筑、维护、经营高速公路的部分费用,并计划明年起对私人汽车开始收取通行费,以解决德国扩建交通道路的资金紧缺的问题。在收费方式上,各国大体相同。各个收费站点的建盖大都比较简单,充分体现了实用性,但收费的智能化程度较高。就收费口的自动化水平而言,意大利堪称欧洲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5580多公里的收费高速公路上,共设置了457个收费处,3594个收费口,其中磁卡收费口949个、电子收费口1424个。驱车进入收费高速公路,一般会遇到写有“距收费处1000米”的大预示牌。除装有电子记账器的车之外,驾车人都要在此处取出一张记账卡,然后继续前进。在现金收费出口,将记账卡插入自动计费机,显示器会立即显出需缴纳金额,有专人收取现金。磁卡收费分为记账卡和预付卡两种,没有使用限期,还可以续费。最先进的是电子记账器。因其在收费口安装了电子设备系统,收费高速公路上行车可“一走了之”,用户应交高速公路费直接记入用户的银行账户上并按月结算。
配套设施及养护管理上,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体现实用性。如公路两旁防护拦的设置,大部分路段不用隔离栅和隔离网,路过村庄和有人居住的地方,装有隔音板,以消除汽车噪音。对于中间绿化带的设置,各国均不相同,有的比较“豪华”,有的任凭自由生长,而且面积不大。但是,对于公路两旁的绿化,则十分重视,政府明文规定,在建造公路的同时,必须有绿化的规划,公路一造好绿化也随之完成。所以在几千公里的路旁,草坪连绵不断。意大利进入罗马一带,地中海式松郁郁葱葱,一片连接一片,汽车就像行驶在森林地带。隔音板上也长着爬墙藤。高速公路维修及时,发现问题马上抢修,全线停止使用,车辆绕道而行。
2、以人为本,质量优良。高速公路主要有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两种。由于西欧气温比较低,属于寒区,因此沥青路面多以粗集料为主。因为十分重视建设质量,路面的平整度极高,弯道很少。在建设资金筹措方面,通过立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这也是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得以有效实施、质量得以优先保证的根本。欧盟各国都是“申报协议国”,高速公路无论到了哪里都没有检查,也无须签证,畅通无阻。我们在西欧高速公路上跑了十几天,没有看到一个高速公路的巡警,没有遇到一次在高速公路上警察罚款和车辆肇事。在德国却看到ADAC的服务人员在为一辆车排除故障。
西欧对交通的安全管理也是行之有效的。比如,规定的驾驶员不许超速行驶,不许疲劳驾驶,不许闯红灯,都有一些以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如1970年欧盟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事营运的6.5吨的货车和7座的客车都必须强制安装机动车行车记录仪,这种记录仪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有的车辆则装有设备,必须要插入光盘才能起动,从而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配套设施完善,各种交通标志醒目,实现了智能化
西欧各国在高速公路的交通标志、路面标线十分醒目、清晰,而且规范化。沿线有齐全的服务、安全、通信、监控等设施,如禁入栅栏、防眩屏、隔音墙、防野生动物护栏、路侧电话(距离3—5公里)和反光引导标志等设施齐全。以达到缓解道路堵塞、疏导交通、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等目的。
法国高速公路上的配套设施在世界上属比较先进,不管是服务设施,还是监控设备都属一流,基本上实现了抢险队伍军事化、监控设备电脑化、路标指示规范化、服务设施商业化。在荷兰,在重要或流量较大的高速公路上,设置一组可变限速标志,根据气候条件、道路交通状况,改变限速值。对交通最繁忙的地段,通过设置在重要决策点的可变标志,向驾驶员推荐最佳行驶路线。
德国的高速公路是世界上唯一正常情况下不限速行驶的,但会遇到修路、车辆密度突然增高等情况。其中心控制室收到相关信息后,经计算机运算得出车辆畅速行驶的车速,并显示在限速标志上,车辆按此速度行驶就能畅行无阻,如此能保持路上车速、密度最佳状态,充分发挥最大效益。
此外,通过行业协会、汽车俱乐部为用户服务。如德国的ADAC,全称 “全德汽车俱乐部”,只要是和汽车有关的,他全管。成为会员一年要交几十欧元的会费,但是得到的服务却很细致。如果你的车在路上遇到任何问题,你马上给ADAC打电话,会立刻得到一名专业技师的帮助,只要是那位技师当场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收费,如果不能解决,会免费帮你把车拖到修车场,如果你赶时间,还会免费送你去目的地。
三、几点建议
1、逐步实施,注重质量。作为高速公路刚刚起步的红河州,要眼光远大,注重质量,分步实施,持之以恒。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大、行车速度快、运输效益高的特点,但如果不能形成网络,其效益就不能充分发挥。“九五”初,我州已制定了至2020年红河州高等级公路“三纵三横”网络规划,并已开始逐步实施。目前,交通建设正处于转型期,建设资金压力很大,但还是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逐步实施,形成全州出州及干线公路高等级公路网络。
在路面宽度上,起点要高,路面要宽,一步到位。百年大计,路况第一。高速公路的路面根据车流量情况可超前规划,不能因暂时的资金问题而放弃长远规划。一般的路面要建成六车道,与城市市区连接地段,如鸡蒙大道,可建造八车道,以排除交通的瓶颈现象。其它路段可根据实际情况修建。
此外,高速公路的建筑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而且直接关系到行车及人的生命安全,故要高度重视建筑质量,要有精品意识,把好工程招标关,以减少损失,节省投资。
2、积极推行自动收费发卡系统。目前我州的鸡石、通建高速公路正进行沿线设施建设及收费系统的建设阶段,为减少运营成本,建议采用自动取卡系统。
3、减少超前交通绿化带建设投资。建议在资金压力大、州财力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高速公路建设要尽量体现实用性,在路面质量、路面宽度上多投入,特别是质量上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执行,一步到位。但在中间绿化带及立交区绿化建设上,不盲目追求“豪华“,提倡勤俭办事。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速公路考察报告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