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多篇

时间:2024-12-19 11:53:28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多篇

【寄语】《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 篇一

xx省xx市实验小学的xx老师执教一课,朱老师提出要“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准确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特征”。课前朱老师做出这样的思考:“学生怎样才算真正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首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的形成过程,感受并认同假分数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其次,从学习基础分析,当学生面对一个真分数时,已经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用自己的方式作出解释。比如,可以从部分与整体(一个物体或一个群体)的层面进行解读,也可以理解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即一个量相当于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我认为,只有当学生看到一个假分数时,能利用已有的经验从不同的维度去解读它,对它的理解程度能与真分数等同了,才算真正实现了假分数意义的构建。”

笔者在课前调查中发现, 学生们对于分数的认识大致如此:讲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用分数表示。比如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子的2份可以用分数四分之二来表示。但是,学生的认知中还是趋向于认同分子小于分母的情形。这就是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之间现实的而又不可回避的矛盾。那怎样解决矛盾?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吗?

学生个性化画图。

教师和学生从四分之一开始,每一次增加一个分数单位,学生很自然也很顺利地完成。

师:看着这5个分数,你有觉得谁最特殊呢?

生:四分之五。因为分子比分母还要大。

师:还有谁比较特殊呢?

生:四分之四。分子和分母一样大。

师:像这样子分子大于分母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师:前两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你能在括号内填上自己喜欢的数,并画图表示这个分数吗?

笔者在课堂巡视时看到了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比4小或者等于4的数,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即“学生认识到假分数在形式上与真分数是不一样的,但其实质都是分数单位累加的结果。”

真分数与假分数教案 篇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前边又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熟悉了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为学习本节课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提前学习了这部分的知识,有了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初步了解,但是假分数的产生意义是什么,它和真分数的区别在哪里?在单位“1”不够的时候怎样理解?学生还存在很多盲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1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使之乐学、爱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体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实际的含义。

难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圆片、月饼图若干张、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基于旧知,分享问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分数,关于分数,你都学会了什么?

生1:分数的意义,什么是分数

生2:分数单位

生3:分数墙

2、关于真分数,假分数,(板书课题)你有听说过么?(听说过)谁能举一个真分数例子?谁能举一个假分数的例子?

3、师:看来你们都已经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不是可以下课啦?

生:不能

师:为啥?

生1:我还不知道为什么有真分数?假分数?

师: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产生的?(板书:产生)

生2:到底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师:你想知道它们的意义(板书:意义)

生3: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师:你想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板书:区别联系)

生4:平时分若干份,取其中一份或几份叫分数,这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怎么分呢?

生5:生活中怎么应用?

4、看来同学们还想更深入地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带着“为什么会有假分数?什么是假分数?区别?假在哪?”这些问题,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开课直接用课题来设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从学生学情出发,通过师生交流,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探究,分享交流

1、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接下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应该谁来解决?(我们学生自己)

2、请4人一个小组讨论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尝试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和老师一起研究?

3、小组汇报解决了哪些问题。

4、关于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件事,请看!把一个圆作为单位“1”,你能表示出四分之几?

请1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表示方法。

还能表示吗?

(设计意图:凸显以学定教,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法,老师巧妙引导小组有效探究,经学生积极交流,老师顺势追问,在最佳时机引导学生辨析,在争辩中明晰知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5、那我们接着表示分数,表示完了我们就下课。

追问:表示不完?那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共同点?假分数到底假在了哪里?

(设计意图:追问真假分数的区别,在教材基础上将学生引向深度思考,在讨论中深刻地体会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6、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中秋佳节,唐僧念完经吃了多少块月饼?(四分之三)降妖除魔的悟空吃得多,吃了多少?(四分之四)也就是1块月饼。八戒饭量大,吃了多少?(一又四分之一)学生看着老师黑板贴的月饼图说分数。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熟知故事激发探究兴趣,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了带分数的概念,写作和读作,明确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和1的关系。)

7、同学们,貌似了解的知识,我们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入地了解了分数的产生、意义、和区别。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用到了什么方法?(数形结合) ……此处隐藏4329个字……的意义。他还出了一道题:真分数()假分数。让小朋友们在括号里面填>、<、=。课堂上的意见立刻分成了两派。魏天宇说,不一定真分数比假分数小。如果是13/7,那……。他还没有说完,孩子们立刻喊起来:13/7是假分数。平时,孩子们善于使用小数据举例法来判断一道选择或者判断题的真假,而这个命题,孩子们不能确定世界上所有的假分数都比真分数大。毕竟,他们并不了解不完全归纳法。这时,刘华清说,所有的真分数都小于假分数。请大家看书—于是,她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读了一遍,孩子们这才恍然大悟。最有意思的陈业辉的小组,他们嘴里喃喃着:呀,咱们做错了!一边“仓皇” 逃下讲台。看来,他们组原来的预设答案是—无法判断啊!

课堂上的一场思辨终于宣告结束了。但是却把---“真分数小于假分数”这个命题怎样带领学童开展学习------这个思考留在了课堂之外。

三、改讲点:

方法一: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清晰地呈现于黑板上,便于孩子们从概念出发比较;方法二:画出数轴,标出假分数和真分数,直观地观察;方法三:举例子;方法四:结合做一做的第2题,强化概念的理解。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 篇七

本节课要通过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后,再通过设问,让学生讨论出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及算理。

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分三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分子和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了解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值与1的大小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利用数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掌握它们的分界点是1。

第二部分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分为两层。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这些假分数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理解和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 篇八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9~70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提供的直观图形,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关于分数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四、教学难点:

假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把分数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数的意义、对单位“1”的理解。

2、原型:根据涂色部分不同的图形写出的一些分数。

3、探究的问题:

⑴什么样的分数是真分数?什么样的分数是假分数?

⑵真分数和假分数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分数的意义以及单位“1”的含义都有所了解了,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叫做单位“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一组图形: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课前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附有教材例1、例2两组图形的练习纸)。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给予学困生一定的指导。

2、请学生分别说出所写分数、、的意义。

3、如何用分数表示第二组图形的涂色部分?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如发现学生有困难,可给予指导,进行一些启发性的提问: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一共有这样的几份?强调每个圆都表示单位“1”。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说出所写分数、、

5、观察分类

师:请同学们观察刚才写出的这些分数,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合作,讨论分类方法。

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可能出现:

(1)按分母相同和不同来分。

(2)按分子与分母关系分:分子比分母小;分子比分母大;分子等于分母。(板书)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按照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进行的分类。其实这些分数在数学上都有各自的名字,想知道吗?

6、揭示概念,引出课题

133456447411的意义。

学生自学课本第69页。

师:同学们从课本中了解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什么?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又叫什么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齐读概念一遍,加深印象。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内容: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课题) 7.你能分别举几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吗?老师也可多举几个等于1的假分数让学生辨认。

探究二: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分数是真分数,什么样的分数是假分数,那么同学们知道它们与单位“1”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吗?学生猜想。

2、进行验证:结合对两组图形的观察,说出理由。

3、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达成共识: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板书)

5、师:真分数和假分数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在比较中让学生对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有较完整的认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训练与应用

1、教材70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采用抢答的形式)

师: 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关键要看什么?(强化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的理解)

2、判断

①真分数都比1小。( )

②假分数就是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 )

③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

④小于的真分数只有5个。( )

3、教材70页做一做的第2题

①学生独立描点。(师帮助学生理解直线上的单位“1”,可举例说明如何描)

②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从而让学生看到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直线上1或1的右边,进一步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等于、大于1。

(四)小结与提高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及老师的板书谈谈自己的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教师适当参与,对于学生疏漏的知识点给予恰当的提问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多篇范文。

《《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后教学反思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