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对物理新教材学习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11-26 11:53:32
对物理新教材学习的心得体会

对物理新教材学习的心得体会

经过一年多对物理新教材的学习,我对物理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下面谈谈我的心得和体会,我认为物理新教材主要有以下这些特点:

1、 结构合理、缩小初高中台阶

合理的教材结构,有利于学生学和教师教。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循序渐近的教学原则,物理教材在结构的安排上遵循先近后远,先直线后曲线,先宏观后微观,先经典后现代,先具体后抽象,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也就是先从学生接触最多、最熟悉的现象讲起,先讲简单的一维运动,后讲二维运动,先讲直接接触的宏观现象,后讲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现象。在教材结构上贯彻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对整个物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解决初高中的台阶问题。

众所周知,物理教学中初高中的台阶问题一直比较严重。新的高中物理教材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衔接的,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在知识的深度上又较原来的教材低了一些,所以,新教材在开始部分只讲常见的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摩擦力的重点放在滑动摩擦力的分析和判断上,同时将这一章安排得相对小一些。在这三种常见力的学习过程中,分析了一些简单的现象,既了解了这三种力的简单特点,同时也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受力分析。在学生稍微熟悉了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之后,再学习运动学。在学过运动学之后,学生对矢量的分析和运算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开始学习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动量和能量等问题。这种安排的实质是将学生刚上高一就遇到的拦路虎“受力分析”,分散在力学的各个部分,降低高一开始时的要求,搭好初中上高中的“桥”。

2、在教材结构上还注意了在能力、方法的训练上有层次、有明显的梯度。

新教材突出的特点是高中设置了两类不同的物理课,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Ⅰ类教材要使学生了解和学习物理学中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接触的实际问题多一些、广一些,但知识深度的要求并不高,以提高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Ⅱ类教材除注重知识、方法外,更侧重给学生打下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较为扎实的基础,特别注意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另外,由于学习两类不同物理课的学生在高一使用同样的教材,升入高二时再分开。所以,高一教材同时考虑两类学生的需要,处理好两类物理课的兼顾问题。为了体现这种弹性,特意在教材中通过增设栏目、增加阅读材料等手段,扩展知识、能力的培养领域,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例如,在学过“力的合成”内容之后,设有“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较全面地考虑合力的大小与两个分力之间角度的关系;在讲过速度之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教材特意增加了一个“怎样理解瞬时速度”的阅读材料;在讲过向心加速度的内容后,增加了“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的阅读材料等等。另外,在教师用书中还提供了比每章后面的习题要求略高的一组参考题,供教师选用。

3、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

教材将有关的内容相对集中地安排在“量子论初步”和“相对论简介”这两章,使学生了解这些内容的基本观点。另外教材还注意在相关的经典内容中尽可能地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例如,在动量和能量部分突出“守恒”的观点;在万有引力部分,增加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的学说;在气体部分突出统计的观点等。

4、加强能力培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知识是有限的,只有使学生学会了方法,养成了习惯,他们在步入社会后,才能继续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这种懂方法、会学习、有创见的人才,各门课程都有义务,但物理课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更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教材中,特别注意了能力和方法的训练与培养,注意了叙述的启发性,给学生留有较多的独立思考余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出结论的地方设一些“为什么”、“你想过吗”、“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在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包括思想教育)比较突出的地方,有意识地或总结或点拨(如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等);通过章后小结,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学过的知识;通过对诸如“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等课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5、联系实际 提高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把物理知识学好。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喜欢物理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充分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讲到阻力问题时,介绍了小轿车、气垫船等;在各章前专设一页,印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包括我国最新设计制造的飞豹式战斗机、赛跑的运动员、上海南浦大桥等;在讲到振动时介绍了心电图仪、地振仪、微波炉;在讲到反冲运动时介绍了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神舟号载人飞船。另外还有与阻力问题相联系的磁悬浮列车,与红外辐射相联系的红外遥感技术,与原子辐射相联系的激光等。

6、灵活渗透,扩展知识面

物理知识浩如烟海,如果让学生都按部就班地学习,不仅时间上不允许,也没有必要。有些知识可以采取逐步渗透,即逐步提高的办法来学习。如力的正交分解法,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应用很广泛, 用起来也很方便,但课本没有单独设节讲述正交分解法, 而是在第三章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采取渗透的方法来介绍,让学生在应用中逐步习得。又如,熟悉“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对处理矢量的运算很重要,但课本也没有单独设节,而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告诉学生需要先取一个正方向,以确定矢量的正负,于是矢量的运算就可以变成代数运算…… 经过几次熟悉之后,在适当的时候再由教师点拨,使学生提高认识。另处,像重力和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黑洞,黑体辐射,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等内容,教材都是采用渗透的方法来处理的。

课本的绪言改变了过去长篇叙述的写法,用8个彩页以插图的形式对物理学的概貌、物理学的重要性作了说明,以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志趣。同时,也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使学生知道一些知识,扩展眼界。绪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细节都讲清楚,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物理学有个概括的了解,引起他们继续学习、深入探究的愿望。

7、加强实验 提倡探索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以说,离开了实验就谈不上物理学。虽然学过物理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知晓实验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应该说我国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加强实验,新教材在这方面尽其所能地做了努力。新教材中必修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12个(其中4个是新的),实验个数与过去的必修课中必做实验的个数相同。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23个(其中有一个是在专题中安排的制作性实验)。这23个实验中有7个是新的,过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一共只有17个学生实验,因此,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实验所占的比例。物理实验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在学习物理中的重要作用,更主要的是它是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材中,除了按照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合理有效地安排所规定的学生实验外,还增加了“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在正文中增加了许多随堂实验(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动手操作的实验),设了“做一做”栏目, 介绍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鼓励学生多多动手操作。 为了突出“探索”的意识,教材在某些地方故意不给出结论,让学生经过探索自己得出规律。例如,竖直上抛的规律,胡克定律的探索等。

总之,我认为这次新教材对教材的改革,更有利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以及学生也更容易产生对物理的兴趣。这样,使得教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我们真正能做到在高中以打好学生的基础为目的。一句话,我认为这次教材改革是非常成功的。

《对物理新教材学习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