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学习毛概课程的心得体会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毛概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众所周知,上了大学就会有几门必学的课程,其中,“毛概”是必不可少的。本来以为这会是非常枯燥的课程,但是在老师的教学下,它变得有趣了起来。在听取我的第一节“毛概”课程之前,我一度认为它是一个和党课非常接近的,充满着理论和晦涩的哲理的政治课。所以我在大二才硬着头皮选下了我唯一没有修习的必须政治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上课之前,我以为“毛概”课会像马克思之类的课程那样通篇的理论体系让我一头雾水,或是如同党课那样沉重又枯燥,让人严肃无比。老师的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让我开始不排斥本来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起来。
老师利用每节课开堂的时候,让我们对自己所了解的关于毛概和关于社会主义的知识进行一番分享和讨论。在课程初期,老师布置给我们课题,让我们自己去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内容。于是我在下课就只对老师所布置的课题进行了了解,并没有带入生活中去。后来,老师白每节课开场的分享变成了同学提问,这大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于身边的时政的兴趣。由于提问和回答,我们可以自我发挥,平时对于学习的热情明显比以前高涨了许多。开设“毛概”课程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教育这三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而老师用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更多地接触到了与毛概课程以及其他社科类课程的知识,并且锻炼了我们的自学能力,让我觉得我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因为由于对 “毛概”的学习,我对于先前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加深了我对于现在我所处于的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祖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价值观,端正了自己目前学习的态度,思考了我现在学习,生活的意义。
我觉得老师的上课方式非常得好,是个好老师,因为老师让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尽可能的多样化,并不是一味的“满堂灌”、“我说你听”而是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设施,如电视、广播、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和手段让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所以在课堂上我明显的觉得我主动听课的时间变多了,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我不再觉得上政治课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同时老师也会和我们分享他以前的学习经历和其他与课程相关的趣事,这种做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前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老师是知识化身,是生活的典范。”所以如果老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并且知识渊博的话,课堂自然不会太冷清。很幸运的,我正碰到了这么一位老师,卢老师用自己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多彩的生活经历点亮了我们的课堂,也给予了我深刻的影响和启迪。我们这一届的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了,虽然不是非主流之类的,但是还是个性鲜明的,思想活跃的,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会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希望与他人交流,以获得他人的理解。所以如果老师只以一种单独的教学模式,没有新鲜事物的话会让我们有一种对于课程的抗拒心理。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给我管科其他老师的教学录像资料,还有一些有意义的,有利于我们掌握课程的视频,这样让我们不觉得单调,同时在上课之前的交流又满足了同学们希望表现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要求。所以我觉得老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好老师!
学习毛概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总有各种各样的暑假实践活动充斥在我们身边,在大一的暑假,我选择了去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岘山乡江堰村参加“三下乡——食品安全农村行,真情实意送温暖”活动。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5天,但我们在这五天内过得相当充实。让人感受颇多,受益颇多。
第一,友谊。在三下乡之前,我和我们这队队员之间都不熟,短短的五天相处,我们一起贴海报,发传单,做调查问卷,开宣讲会,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共同努力,只愿做得更好。闲暇时间,我们一起玩游戏,一起摆拍,一起发红包,欢声笑语,没有间断。渐渐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都会因为这一份共同难忘的经历而自豪。
第二,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任何一份工作,一次活动,都需要去精心策划,需要去细心准备。未经深思熟虑,肯定会忽略了很多细节,以致顾此失彼,那就会对工作造成诸多不便,降低效率。细节永远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敌人。由于我们的宣传资料20号还没有印刷好,所以我和一位学长推迟了一天才去,虽然没什么大事,但告诫我们任何事都要考虑周到,要注意好细节问题。
第三,团队意识。我们队伍有12个人,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良好的团队意识是一切活动成功的前提。我们是一个团体,一个集体,一切都应该服从,不论是做什么工作,一切都应该为大家着想,为团队着想。在学姐家住宿的时候,我们需要轮流洗澡,做饭也要互相配合,这时,就需要互相谦让了,为大家着想,不能只顾自己利益。
当然,在我们这次活动取得丰收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的工作也仍存在着诸多不足或做得不够的地方,如对下乡的总体认识还不够深刻,由于缺乏经验,一些准备工作跟实际的工作有一定差距,一些工作细节也还考虑或做得不到位等。但我们依然相信,有收获,有经验,有挫折,有教训的活动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完整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坚信:我们不能仅仅待在学校学习书本知识,我们需要走出校园去感受社会,以后我会多多参加此类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
学习毛概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三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对毛泽东思想多少了一些了解。很多的时候,感觉这位中国的创始人的思想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睿智,真的让人莫名的崇拜。是他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是他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潜移默化中,他的思想已被我们所接受,他的理念在延续,影响着中华儿女。
就所学的知识,我谈点具体的感受吧!课本就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作了详细阐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八十年中,中国人民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事实表明:“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产物,是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经过探索和比较后所选择的革命真理。
在毛泽东在党建的学说上也有深刻的体会。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内容,主要有: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培育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解决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强调在党内斗争中要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 ……此处隐藏5736个字……市的枳城区、李渡区两区合并而来,于1997年并入重庆市。涪陵位于重庆主城区东部,乌江和长江两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以“榨菜之乡”著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全区各项事务全面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我做为家乡的一员也有幸见证了家乡的腾飞,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在重庆作为西部桥头堡的带动作用下,涪陵定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创造更多的辉煌。
这次的调查任务由我一个人完成,才去的主要的手段:
1)是通过走访一些政府部门,了解一些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涪陵社会的变迁历程。
2)通过走访一些亲戚朋友,了解他们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生活的变化。
3)通过互联网收集一些可以反映这三十多年来涪陵变化的图片和数据。
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涪陵在已经开发趋近饱和的江南老城区之外规划了李渡新区,李渡由一个小镇正在向现代化大城市发展,而本人有幸住在新区,于是选择了离家较近的新区政府-李渡政府,通过访问一些政府官员了解到他们对于这三十二年的变化也是颇有感触,涪陵的gdp在这段时间内已经翻了好几番,目前已经突破1000亿元走在全市前列,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已经翻了好几番,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幸福感也不断增强,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已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好处,并且对未来也是充满了信心,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确确实实给涪陵带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改革还在继续,发展还在进行,为顺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进一步提高涪陵区在重庆市以及全国的影响力,涪陵规划了三个工业园区:李渡工业园区,白涛工业园区,龙桥工业园区。通过这三个工业园区有力的带动了涪陵的经济,振兴涪陵的的工业,就目前来看这三个工业园区的带动作用已经凸显,李渡工业园欲打造为千亿级的工业园区,白涛工业园也已引进众多高质量的化工企业,龙桥工业园依托北拱良好的地势正打造为长江上游物流集散中心。2011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图将涪陵区打造为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全市重要工业基地、国家中心城市重要腹地,“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涪陵还将取得进一步发展。
为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推进改革,配合重庆市的“五个重庆”建设,涪陵区配套出台了“五个涪陵”:工业涪陵,港城涪陵,安商涪陵,宜居涪陵,人文涪陵。80年代的涪陵90年代的涪陵2010年新涪陵另外一方面,我从周围人的变化,也可以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人民生活的提高。下面就以我的家族为例。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最最突出的变化发生在最近20年,也就是我从出生到现在的这二十年,整个家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20年前,家里几乎所有的亲戚都是在农村务农的农民,靠着一亩三分地养活一家人,我清晰的记得那时候最值得炫耀的家电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另外就是例如缝纫机,风扇之类的小家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慢慢的一些新的思想开始萌发,父母和村里的一些胆大的人开始到外地打工挣钱,不过当时的打工潮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一般都是家里的男人出去打工,女人在家带孩子,因此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留守儿童。还有的人开始在乡里从事买卖,比如开个服装店,百货店之类的,也有的人非常有眼光的投资一些基建设施,这些人在现在都收获颇丰,而更多的人还是在家里务农。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开始到外地打工,也有一些人开始到就近的工厂里打工,还有一群人开始自己搞企业,跑运输,大家的收入开始慢慢拉大,出去打工的人的家里慢慢的电器开始更新换代,黑白变成了彩电,更富裕一点的人购置了冰箱。在这时大家的收入差距便慢慢拉开了,有的人稍微富一点儿,有的人稍微穷一点,而这里的差距在当时主要来源于是否出去打工,于是稍微穷一点的人便也学着富裕一点开始出去到沿海一带打工。这或许就是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由吧!因为这部分富裕起来的人可以带动未富起来的人,最终就可以使整个社会达到共同富裕。慢慢的大家就更加富裕了,有的家庭就开始不满足于农村生活,他们搬到了城镇里居住,农村的青壮年都到城里边打工,农村剩下的就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了,再后来由于我们那儿发生了地质灾害,全村都必须搬迁,就这样以前还几乎全都是农村户口的亲戚就全变成了城市户口,变成了城市人。这一段由农村人变成城市人的历程几乎也是全中国城镇化的一个缩影。到目前为止我的亲戚中以前是农村户口的现在都全部通过不同方式变成了城市户口,有的是通过买房,有的是通过上大学,有的是通过搬迁。而以前视如珍宝的土地都闲置了下来。虽然都在城市里,但各自的情况也不相同,有的是司机,有的是老总,有的是商贩,有的是工人,当然也有靠低保度日的,但是总体上来讲生活水平都有明显的改变,吃的东西多样了,穿的衣服样式了,出行方式也多样了,有的家庭也添置了小车,而现在最炫耀的是家里有几套房子,有房子就代表有钱,有无房子甚至是判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一些病态的社会心态开始出现,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涪陵人民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在这几十年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物质不断满足的同时,精神上得追求也在不断扩大,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肯定会过得更加红火。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都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对不管是涪陵的城市发展还是对涪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带来巨大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看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时,改革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略,下满就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1.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涪陵是一座工业城市,为了发展工业,有时会以环境为代价。乌江两岸的水泥厂还在不停地向这条清澈的河流里面排入污水,长江边的化肥厂,还在把工业废气排入大气。我们是要gdp,但是我们更要绿色的gdp,健康的gdp。
涪陵的市容还不容乐观,还需要大力整治。涪陵的商业中心南门山一带,虽然号称涪陵的“解放碑”但是差距还很大,马路太窄,人行道设计不够人性化,小巷子的脏乱差问题依旧严重。要建设“宜居涪陵”还有很长的路。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产业。不但要在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中拔得头筹,还应努力促进工业以外的服务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扶持高科技企业。只有这样改革,发展才会持续,经济才会健康。
扩大历史文化的宣传,将优秀的传统发扬光大。努力把“白鹤梁题刻水文题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突出建设“理学圣地点易园”、“佛教寺庙天子殿”、“道教宫观北山道院”、“建设816核洞”和独具特色的榨菜文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等人文旅游资源。另外涪陵自然景色优美但知名度却不够,因此还需要扩大宣传。
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坚持以民生为本,在教育,城市环境,就业,养老,医疗方面要下狠力,只有人民满意了,社会才会和谐的发展。同时,要注意贫富差距的拉大,通过调节手段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涪陵人,衷心希望涪陵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勇立潮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学习毛概课程的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